多哈。9月9日。深夜里的多哈,本该是宁静的,那种属于财富和秩序的宁静。灯火渐次熄灭,城市陷入沉睡,或许某个年轻的母亲,正轻轻拍着怀里婴儿的背。然后,这份安详就被彻底撕碎了。
十二枚导弹,划破了天鹅绒般的夜空,它们的目标很明确,带着精确制导的冰冷意志,砸向了一片居民区。废墟,火焰,还有戛然而止的摇篮曲。
以色列的F-16战机,在高空之上悄无声息。他们的目标,那个叫哈亚·阿布·哈亚的男人,哈马斯的首席谈判代表,居然活了下来。这本该是一场叫做“精准斩首”的行动,结果呢?成了一出让人不知该哭还是该笑的荒诞剧。哈亚毫发无伤,可他年长的儿子,还有三名贴身助理,连同那份刚刚可能还在讨论的和平文件,一起化为焦炭。
内塔尼亚胡几乎是迫不及待地,向全世界宣布行动“成功”。那份高调,仿佛在炫耀一件战利品。
可几个小时后,远在大洋彼岸,一盆冷水就这么兜头浇了下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他的社交媒体上发话了。那字里行间透出的怒火,瞬间把这场拙劣的暗杀,从军事新闻版,硬生生拽到了国际政治风暴的中心。
就在几个月前,五月份的时候,他还在中东意气风发。他拉着卡塔尔领导人的手,当着所有人的面,夸人家“高大英俊”,那份热情劲儿,谁都看得出来。他想干嘛?他想把卡塔尔这个谁都不得罪的“和事佬”,拉进自己的宏伟蓝图里。那个蓝图,叫《亚伯拉罕协议》。特朗普做着一个美梦,一个让阿拉伯世界和以色列挨个握手言和的美梦,他要打造一个前所未有的中东“大和谐”。这是他连任的资本,是他想要刻在历史书上的外交遗产。
内塔尼亚胡这一炸,炸得太准了,准得像是在故意打特朗普的脸。正正好好,炸在了特朗普的“后院”。卡塔尔是谁?是美国的盟友,是加沙停火谈判桌上最重要的中间人。以色列的导弹,就等于在特朗普的中东和平计划上,直接轰出了一个窟窿。
据说,消息传回白宫的时候,特朗普在会议室里气得拍了桌子,嘴里翻来覆去就一句话:“内塔尼亚胡这是在坑我!”这话也没捂住多久,很快就成了全球媒体的头条。是啊,谁不想看这对平时好得跟一个人似的“铁哥们”公开翻脸呢?
然后,一场精彩绝伦的甩锅大赛,就开始了。
特朗普第一个跳出来,把自己摘得干干净净。他说,这事儿啊,全是内塔尼亚胡一个人定的,“我们是行动当天早上才知道的”。潜台词就是,别看我,我不知情,这锅我不背。
可以色列那边,立刻就有人唱起了反调。国家安全顾问赫尔佐格公开说,别啊,我们的行动,可是拿到了白宫“事先批准”的。这下好玩了,皮球又被一脚踢回了华盛顿。
白宫发言人只能出来和稀泥,给出的解释简直离奇:通知啊,是收到了,但时间太短了,来不及阻止。这个“太短”是多久?一小时?十分钟?还是三十秒?没人说得清。
最让人看不懂的是,特朗普自己不小心还说漏了嘴,他说,他派了特使威特科夫去“提前警告”卡塔尔。这就更乱了,既然你都能提前派人去通风报信了,怎么又会“时间太短无法阻止”?这前言不搭后语的,漏洞大得连普通老百姓都能看出来是在撒谎。
而在这场大国角力的舞台中央,最憋屈的,恐怕就是卡塔尔了。
这个国家,富得流油,是中东的“天然气富豪”。他们的军队装备,说实话,一点不差。美制的“爱国者”防空系统,36架先进的F-15QA战斗机,理论上说,拦下几架以色列战机,并不是什么天方夜谭。
可事实呢?在那长达几分钟的空袭里,这些价值连城的防御系统,全程静默,像一堆昂贵的废铁。事后卡塔尔外交部的声明,更是说得耐人寻味。他们说,美国是在空袭发生10分钟后才通知他们的。你看,这又跟特朗普的“提前预警”完全对不上了。
真相可能很残酷,也很简单。卡塔尔那些先进武器,可能真的只是摆设,是权杖,真正的“开火”按钮,根本不在自己手上。这个国家,80%的武器装备要靠美国来维护。它就像一个生活在狮群里的小羚羊,既要依赖狮子的保护,又要在其他食草动物面前维持体面。
打下以色列的飞机?那等于直接得罪了背后的美国,制裁大棒可能马上就挥过来了。可什么都不做?国内的民众怎么交代?这种进退两难,就是小国在大国夹缝里生存的真实写照。
那内塔尼亚胡呢?他疯了吗?连最铁的盟友都敢惹?
说白了,他有他自己的算盘。以色列国内,因为旷日持久的加沙战争,早就怨声载道,他的总理宝座摇摇欲坠。他急需一份“硬核政绩”来堵住悠悠众口,干掉一个哈马斯高层,就是最好的交代。至于得罪卡塔尔,惹毛特朗普?在他看来,那都是可以弥补的。美以关系是什么?那是刻在骨子里的,特朗普再生气,还能真翻脸不成?
果不其然。这边特朗普还在气头上,没过几天,就宣布邀请内塔尼亚胡九月底访问白宫了。内塔尼亚胡也赶紧放风,说俩人最近通了好几次电话,聊得“挺顺”。一场惊天动地的“兄弟吵架”,眼看就要握手言和,继续一起吃饭了。
特朗普的算计,也同样现实得可怕。今年是他竞选连任的关键年,共和党内部,那些支持以色列的势力,近乎疯狂。得罪以色列,就等于把自己的大票仓往外推。所以,他可以关起门来骂街,但到了台面上,这段“兄弟情”必须得维护好。
政治家们吵归吵,闹归闹,总有办法重归于好。可有些东西,碎了,就再也回不去了。
哈马斯后来透露,就在空袭那天,他们其实正准备接受一份由美国调停的停火协议。以色列的导弹,不仅杀死了几条无辜的生命,它可能,也彻底摧毁了和平最后的一丝微光。
很难想象,当那个63岁的哈亚,在废墟中抱起自己儿子血肉模糊的身体时,是怎样一种撕心裂肺。那种痛,恐怕会伴随他的余生,每一次谈判,每一次对视,都会灼烧他的记忆。
还有那些在防空洞里瑟瑟发抖的孩子们,他们想要的,可能只是和家人一起吃一顿安稳的晚餐,然后好好睡一觉,一个没有噩梦的觉。可就这么简单的愿望,在永无止境的报复和算计里,变得比登天还难。
特朗普政府也把自己搞得很狼狈,他心心念念的美卡军事合作协议,很可能就因为这事黄了。一场由美以联手导演,结果演砸了的双簧,到头来,搬起的石头,还是砸了自己的脚。
中东这潭水,本就浑浊,如今被这些大佬们一通“神操作”,更是深不见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