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沙城的夜晚,根本不见黑暗,反倒被火光和爆炸点亮得像白天似的,坦克的履带狠狠碾过街头的废墟,空袭的轰鸣声此起彼伏,烟尘弥漫得遮天蔽日。
以色列国防部长卡茨一句“加沙正在燃烧”,既展现了现实状况,也揭示了冲突的残酷程度。眼看全球喊着停火,以色列偏偏不走寻常路。
直接抽调5个师的兵力,直奔加沙最中心区域,誓要把哈马斯“彻底清除”,可这场看似“终结之战”背后,一个疑问开始显现:哈马斯真的是过去式了吗?加沙的未来,会不会比眼下更黑暗?
胜利的代价有多高?
这回以军发起的“基甸战车2号”行动,无论是兵力布置还是战术推进,都算得上近年来罕见的大规模军事行动。
派出了5个师、14个旅级作战群,兵力接近15万,同时还动员了大批预备役,基本上可以说是全军动员了。
挺进加沙市中心的第98师,现已控制“大半片区”,坦克、装甲车和D9重型推土机在废墟里穿梭,为步兵和装甲部队开路,所过之地寸草不留。
以军这回可没藏着掖着,直接亮明了目标,要剿灭哈马斯在加沙城的军政势力。他们自己说了,这场战斗,就是干“清场”的,不是“围点打援”。
地面推进可没那么顺畅,虽说武器装备挺先进,火力也够猛,但还是卡在了巷战那块儿,没法轻松突破。哈马斯可没傻到这时候就认输,反而靠着地下隧道搞起游击战,时不时蹦出来反击一波,弄得以军也得紧巴巴地盯着,不能大意。
枪声之外,更深层的创伤正在显现,加沙城和北部地区还有100多万平民被困住了,眼看着空袭越发猛烈,他们既跑不了,也没啥办法应对。
以色列军队虽然放行了萨拉赫丁公路,让人往南撤退,但路上险象环生,南边那个自称的人道主义区早就挤满了人,物资也非常紧缺。
加沙地带卫生部门说,光是最近这阵子打仗,就弄出大批平民伤亡,医院挤得水泄不通,基本设施也差点崩溃。眼下这事儿,不光是军队对抗,简直就是对平民社会的一场全面“清洗”。
内塔尼亚胡的孤注一掷:胜利背后的政治算计
这趟围绕加沙的行动,不单纯是打打仗,而是掺杂了政治的较量。对内塔尼亚胡来说,这不仅是针对哈马斯的一次“清算”,更像是一把赌注,拼着保住自己的政治江山。
面对国内右翼政党的重重压力,他的表现得铁腕一些,才能牢牢抓住执政联盟。打赢这场仗,正是他撑住政权合法性的一张王牌。
从战略视角来看,以色列打算通过彻底清除哈马斯,为将来管理加沙打下基础,而且还计划在南部设立“人道主义园区”。
打算集中管理加沙那帮老百姓,军事清场结束后还想全面掌控整个加沙地带,这不仅是对哈马斯的武力打压,也直接干预了巴勒斯坦今后的政治格局。
但哈马斯并没像大家预料的那么快垮台。虽然以色列军队嘴上说对方都成“残兵败将”了,可外头的分析却表明,哈马斯手里还压着差不多2.5万武装人员,杰哈德那边也还留着几千人。
尽管弹药紧缺,新兵训练不到位,它们的地下网络还是没断气,火箭弹、巡飞弹、反坦克导弹啥招数都使出来了,游击战术依然让人头疼。
更棘手的难题还落在人质身上,被关押的以色列人质至今没法平安回来,以军展开全面攻势让人质家属心里忐忑,生怕战斗一激烈亲人就有危险。
家属们的抗议声越来越大,拼命敦促政府先把人质安全摆上头,把盲目打仗的事情往后放。这一举动,让内塔尼亚胡在国内的支持根基也变得更加摇摇欲坠。
国际上的态度也开始有些微妙的转变,德国、法国、英国、加拿大这些老牌盟友纷纷亮明态度,反对以色列再往里猛打,要求马上停火,还扬言要搞制裁。
联合国下属的某些委员会都直接指出,以色列的举动简直就是“种族灭绝”,而联合国大会通过的《纽约宣言》则明确站在“两国方案”这边,呼吁大家用和平方式来解决巴以纷争。
讲白了,内塔尼亚胡要是还死鸭子嘴硬,不光在自家国里招来舆论风暴,放眼全球,恐怕也得被孤立得没朋友。
和平之门正在悄然关闭?
这场冲突里,美国依然是以色列最牢靠的靠山,国务卿鲁比奥亲自跑到以色列,明确表态美国绝不含糊,坚决支持以色列铲除哈马斯。
眼下美国政府的处境挺尴尬,一边地巩固和盟友们的关系,另一边又不想让战火拖得太久,影响到自己的中东布局。特别是特朗普政府喊话“希望冲突早点结束”,这不光表明了他们对局势升级的担忧,还有点儿疲惫的味道。
跟这个比起来,阿拉伯那边反应就更火爆了。在伊斯兰经济峰会上,很多国家纷纷要求审查以色列的联合国会员资格,情绪特别激动,不满情绪相当明显。
欧洲那边,反对的声音也开始不光是说说而已,德国搁置了和以色列的军方合作,西班牙直接叫停了军购订单,连欧盟都在琢磨着对以色列搞点贸易上的制约。
这些国际上的压力倒也没能撼动战场上的局势,停火的谈判一直就停滞不前。卡塔尔外交部直接放话,“现在这情况,谈判根本不现实”。哈马斯和以色列各说各的,都指责对方在破坏谈判,和平的大门越关越死。
说起“两国方案”,这主意被拿出来当灵丹妙药的次数多了,可问题是,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早就开口说了,“巴勒斯坦国是不会有的”,还在大力推动犹太人定居点的扩建。
这意思就是说,就算国际上都盼着和平解决,倘若以色列政府根本不承认“两国方案”是否合法,那这条路肯定走不下去。那三十多年前签的《奥斯陆协议》,如今看来简直成了遥远又缥缈的梦。
这回以军打得声势挺大,方向也很明确,可想要完全“消灭哈马斯”,事情没那么简单。城市战从来不是光靠坦克猛冲就能搞定的,别忘了,对面熟门熟路,战术老练,岂是那么轻松应付得了。
就算军事上赢了,加沙的管理、百姓的安顿和人道问题,那都是更扎心、更难解决的大麻烦。
国际社会的指责声越来越大,真能改变局势的动作却寥寥无几,和平谈判也被现实打断,“两国方案”几乎成了空话。内塔尼亚胡的强硬政策看着赢了点小便宜,结果却可能让以色列日后付出更沉重的地缘政治代价。
这仗打下去吧,哈马斯说不定会被弄散,或者加沙可能被“接收”了,可中东那些根深蒂固的问题可没因此解决。对加沙老百姓来说,今晚估计也就又是漫长痛苦中的一个普通夜晚罢了。
对整个中东和国际圈来说,关键的难题还在眼前:战争能停歇,可仇恨跟不信任,能不能还有重归于好的机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