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有个小国,过去连一桶淡水都要掏两天工资,如今却宣布要在奥博克搞非洲第一个商业太空港。1月9日,总统亲自发声,合作对象还是中国香港航天科技公司。问题摆这儿:同一个地方,西方折腾了上百年,穷还是那个穷;换个打法,中国三年就把局面扭了个儿。真相到底是“宣传片”,还是“工程车”的轰鸣声?
把时间线往回拽。1850年法国人先落脚,之后殖民127年,想靠一条通往埃塞俄比亚的铁路把这儿变成转运枢纽。1977年独立时,能拿得出手的,除了几个兵营就剩风沙。吉布提小归小,2.32万平方公里,还没北京大,可地理位置杠杠的——卡在红海和亚丁湾的喉口,通曼德海峡的要道,每天近300艘船从海上擦身而过。但别看船来船往,90%的土地是荒漠,可耕面积不到3%,水紧得离谱。美国、法国、日本先后驻扎,租金一年几千万到八千万美元,军营里器械房、泳池一应俱全,围墙外的孩子连整本课本都难见。2001年美国砸了12亿美元扩建基地,说是反恐;2010年法国领导人喊着“帮发展”,转头民生援助还砍了。到2013年,失业率飙到40%,人均GDP还不到2000美元。矛盾就两行字:军营的灯太亮,百姓的家太暗。
调子从什么时候变的?关键是换了思路。2012年,连通吉布提港和埃塞首都亚的斯亚贝巴的亚吉铁路开工,全长752公里、全线电气化,最大坡度千分之18.5,难度不小。2013年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吉布提领导人拿着地图上门,盯上的不是嘴上热闹,而是“路、水、电、港、区”成套打法。中方没先谈租金,先派队伍蹲点三个月:沙漠里测水,港口边记潮,跟牧民掰扯日常所需。接下来是一串实活:通水、修电、建区。输水管道从埃塞引来淡水,考虑风沙,直接埋到地下10米。2017年,水真的通了,贫民区的居民排着队接水,很多人抿了一口就红了眼眶——这是头一回喝到不发咸的水。2018年铁路通车,埃塞的货物下港从过去十天缩到12小时,第一年货运量就冲破500万吨,港区周边的库房一幢接一幢。自贸区也是在2018年开园,50平方公里,仓储、加工、物流、制造一条链上拧起来。电网加固、新电站投产,电价直降六成,小作坊终于能全天开工,疫情那阵子还产口罩支援邻邦。数据给出的是扎实反馈:到2023年,吉布提GDP增速做到7.2%,失业率落到18%,人均寿命从52岁抬升到65岁。这一套是“把通道优势变产业优势”,不是“把地出租换军饷”。
这几年最抓人的,是那些眼前的变化。2017年通水那天,排队的队伍一路弯到街角,老老少少拎着桶,水龙头一开,大家你看我我看你,先是愣,随后都忍不住抿一口,咸味不见了。2018年通车那会儿,车站边儿上站着一群港口工人,听着汽笛声,谁都知道这回货走得快、钱到得早。自贸区里有个以前在外国营地外摆摊的小贩,如今成了包装车间的技师,工资翻了五倍,还带了四个徒弟,跟我说起机器的事儿,眼睛放光。海外保障点周边也跟着火起来,500多名当地员工在此端上新饭碗,收入比过去当保安实在。码头旁边的小摊位从三五个变成一长排,出租车排成队,海鲜馆子里飘着香味,中国船员一靠岸,最美的愿望就是来一盘新鲜的海鱼,店主笑呵呵地说“常来”。
更敏感的拐点出现在2017年8月。吉布提把首都港口旁边90英亩地划出来,让中国设海外保障基地。这地方贴着国际主航道,能停大型舰船,西方舆论当场翻书包,老调重弹“担心、质疑”。可吉布提这回没左右摇摆,理由也不绕弯:百年来驻扎的看热闹多,给井、拉电、修路的少;三年内把水电路产业都捋顺的,才是能托付的人。此后,事情就顺起来了。2023年,中吉双边贸易额到18.6亿美元,比2013年涨了3.8倍;自贸区里落户的企业过百,一半来自非洲各国,大家看中的不是“地图上好位置”,而是“物流+产业链”的闭环。2024年新一轮合作签下:太空港、渔业基地、绿色能源,一个个往上叠。到了今年1月9日,“太空港”官宣落地奥博克,与中国香港航天科技公司联手——这下不是“收租过日子”,而是进军高技术赛道,气质直接从“路港时代”升级到“太空蓝海”。
把逻辑盘清楚,其实就两句话:西方长期是“军营优先、民生靠边”,这套放到一个90%是荒漠、却扼守国际航道的小国身上,只能把地租榨干;中国选择“基建优先、产业带动”,先把水电打底、路港拉通,再把仓储加工往上架,信任自然就来了。于是你会看到,一个“被判了死缓”的国家,没靠嘴炮,也没靠“概念PPT”,而是靠冷冰冰的钢轨、稳稳的电价、实打实的订单,把自己从“靠天吃饭”往“靠产业吃饭”搬。至于“太空港”,别把它只当网红标签,它意味着这个节点要把“海上通道”向“天上通道”延展——从搬货到造链再到做平台,小国谋局,大国给力,这才叫真搭子。
任何合作都不是童话。债务怎么管、环境怎么护、本地人技能怎么跟上,都是现实功课。但比起空空的宏大叙事,“水龙头转开”的那一瞬间更能说明问题。有人问,这种模式能不能复制?我想,条件各不相同,但原则不复杂:不空喊,先落地;不只看地图,更看民生;不贪一时租金,谋长期产业。吉布提从“收租国”往“东非新加坡”愿景迈步,关键不在于口号新不新,而在于伙伴真不真。
你更愿意看到哪种关系:围墙里灯火通明、围墙外黑灯瞎火,还是把电网、水网、路网一股脑儿铺开,让生意自己长出来?“基建+产业”的路径是正解,还是“租地+驻军”更稳妥?留言说说你的看法,别客气,杠精也欢迎,但先把时间线理清楚,我们再慢慢掰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