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咱们聊点魔幻现实主义的事儿。
一个标价4块8的面包,结账时“叮”一声,7块。
一包12块的卫生巾,扫码枪下,身价倍增到22块。
你是不是以为自己误入了哪个异次元空间的折扣店,折扣打在了智商上?
不,朋友,欢迎来到四川师范大学的校内超市,一个据说能上演“乾坤大挪移”的神奇地方。
这事儿一开始,是从一个买了牛奶的同学那儿炸开的。
他拿着瓶底标着3.5元的牛奶,结账时被收了4块。
你可能会说,嗨,不就五毛钱嘛,至于吗?
成年人的世界里,五毛钱可能就是一根雪糕的尊严。
但关键是,这五毛钱像一根引线,点燃了一个藏在货架深处的“火药桶”。
酸奶、面包、卫生巾……这些日常刚需品,成了价格“薛定谔的猫”,你永远不知道在收银员那把神奇的扫码枪下,它会呈现出怎样的惊人价格。
这剧情走向,简直比我看过的任何一部悬疑片都刺激。
你以为你是在购物,实际上你是在参与一场沉浸式解谜游戏,赌注就是你钱包里的钱。
然后,超市方的回应来了,堪称一门语言的艺术。
潇湘晨报记者一个电话打过去,对方工作人员淡定地表示:我们店里,绝对没有“阴阳价目表”这种东西!
那多出来的钱是哪儿来的?
哦,那是“商品错摆在别的标价点”。
这个解释,真是充满了想象力。
他们把这个锅,甩得那叫一个行云流水。
一部分,是供货商的错,他们放错了;另一部分,是咱们可爱的大学生们的错,拿了东西又后悔,随手就塞在了别处。
听听,这逻辑闭环,完美!
超市自己呢?
他们“每天调整纠正”,但“依然不能杜绝”。
这话术,我给打9分,少1分怕他们骄傲。
翻译过来就是:我们很努力,但架不住猪队友太多啊!
更绝的是后面一句:“学生将错位的标价当做真实标价,所以觉得收错了。”
看到没?
问题的核心瞬间转移了。
不是我收贵了,而是你看错了。
这简直是当代版的“指鹿为马”,只不过这次,鹿是价格标签,马是扫码器里的数字。
你眼睛看到的不算数,机器说的才算数。
这一刻,科技的光辉,从未如此刺眼。
这套说辞,简直可以入选年度最佳公关“甩锅”案例。
它巧妙地将一个涉嫌价格欺诈的指控,降维打击成了一个关于“整理内务”的管理问题。
我不是坏,我只是乱。
这个姿态,摆得那叫一个低,低到你都不好意思再用道德的大棒去敲打它。
就在大家以为这事儿要变成一出罗生门的时候,官方“裁判”——辖区狮子山市监所的工作人员下场了。
他们现场核查,一番操作猛如虎,最后得出结论:该店收银系统,不存在收费高于标价的“阴阳价目”现象。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一口老血差点喷出来?
同学们的亲身经历,那些白纸黑字的爆料,难道都是集体幻觉?
别急,重点在后半句:“但存在标价错位重叠现象,已要求其做好整改。”
这话说得,太有水平了。
它完美地解释了所有矛盾。
从法律和系统的角度,“阴阳价目表”——即同一商品在系统里录入两个价格——确实没有。
超市的收银系统是“诚实”的,它扫出来是多少钱,就是多少钱。
但从消费者的角度,我管你系统里是啥?
我看到货架上标的是4.8元,你凭什么收我7元?
我看到的,就是我应该付的价钱,这难道不是天经地义的商业规则吗?
至于你那个标价签是不是“错位”了,那是你的问题,不是我的。
我没有义务,也没有那个火眼金睛,去帮你鉴别哪个标签才是它真正的“归宿”。
所以,市监部门的结论,看似给超市洗了白,实则是一记响亮的耳光。
它告诉你:你系统没问题,但你的现场管理一塌糊糊,已经构成了事实上的误导。
你没有“主观故意”地设置两套价格,但你的“客观放任”造成了和“阴阳价目表”一样的恶劣后果。
这就像一场球赛,裁判判定你不是故意犯规,但你动作太大导致对方球员受伤,黄牌警告+任意球,套餐你得领着。
“标价错位已要求整改”,这七个字,轻飘飘的,却力有千钧。
它保全了超市“没有主观恶意”的脸面,也给了消费者一个交代。
这处理方式,充满了东方式的智慧,既要解决问题,又要照顾各方情绪。
但我们作为吃瓜群众,不能就这么散了。
这事儿背后,折射出的问题可深了去了。
为什么这种现象容易发生在校园超市?
因为这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市场。
学生们图方便,没那么多选择,久而久之,超市就可能产生一种“温水煮青蛙”的惰性,甚至是一种微妙的傲慢。
反正你们都得来我这儿买,我乱一点,马虎一点,又何妨?
那个“学生拿了也会放错”的理由,更是让我哭笑不得。
这不就是把顾客当成了免费的理货员吗?
我寻思着,超市员工的工资里,应该包含了整理货架这一项吧?
现在倒好,顾客不仅要自己购物,还得替你分担管理责任,甚至最后还要为你的管理混乱买单。
这生意经,念得可真够精明的。
所以,下次你再遇到类似的事情,别轻易就算了。
那多出来的五毛钱、几块钱,不是钱的事,是规则的事,是尊严的事。
你每一次的较真,都是在为建立一个更公平、更透明的消费环境投票。
别让那些玩“标签捉迷藏”的商家觉得,我们都是可以随意糊弄的傻白甜。
毕竟,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圣诞老人,一切都得自己亲手去拼。
钱包的厚度,也得靠自己守护。
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