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盛娱乐

最近德国舆论场那股酸味儿,隔着屏幕都快溢出来了。 特别是看《南德意志报》带头搞的那套“我们当初就是把中国想得太好了”的哭诉文学,真让人有点啼笑皆非。 那架势,活脱脱一个被宠坏了的富家少爷,突然发现家里的厨子开始按菜单上菜了,立马委屈得不行,嚷嚷着“你变了,你以前不是这样的”。 这戏码,说实话,挺滑稽的。 时间倒退个七八年,那会儿的剧本可完全是另一番光景。 那时候,大众的CEO怕不是每天早上起来都要对着东方拜一拜,毕竟全球将近一半的车都得指着咱们这儿卖。 宝马、奔驰更是赚得盆满钵满,财报上的数字

恒盛娱乐

热线电话:

恒盛娱乐

德国好日子到头了?德媒集体反思:错在把中国想得太好

点击次数:107发布日期:2025-11-22 09:24

最近德国舆论场那股酸味儿,隔着屏幕都快溢出来了。

特别是看《南德意志报》带头搞的那套“我们当初就是把中国想得太好了”的哭诉文学,真让人有点啼笑皆非。

那架势,活脱脱一个被宠坏了的富家少爷,突然发现家里的厨子开始按菜单上菜了,立马委屈得不行,嚷嚷着“你变了,你以前不是这样的”。

这戏码,说实话,挺滑稽的。

时间倒退个七八年,那会儿的剧本可完全是另一番光景。

那时候,大众的CEO怕不是每天早上起来都要对着东方拜一拜,毕竟全球将近一半的车都得指着咱们这儿卖。

宝马、奔驰更是赚得盆满钵满,财报上的数字漂亮得让慕尼黑和斯图加特的工程师们走路都带风。

那个年代的德国媒体,笔下的中国是“机遇之地”,是“黄金市场”,是德国工业战车不可或缺的“涡轮增压器”。

怎么就没听见谁站出来吹吹冷风,说一句“这钱赚得是不是太轻松了点”?

人呐,就是不能太安逸。

习惯了山珍海味,偶尔让你啃口窝窝头,就觉得是天塌下来了。

引爆这场“怨妇”大戏的,就是咱们的稀土新规。

这玩意儿对德国汽车工业的打击,那叫一个精准。

德国人引以为傲的工业心脏——汽车制造业,从里到外都离不开稀土。

少了它,什么车门车灯,什么永磁电机,统统都得歇菜。

以前咱们敞开了供应,他们用得舒心。

现在咱们说,这宝贝得省着点用,优先自己家。

德国经济部立马就坐不住了,跳出来说咱们“限制出口”,那焦急的模样,简直像极了自家孩子的奶粉被人断了供。

祸不单行。

稀土的烦心事还没过去,芯片那边又被捅了一刀。

安世半导体那点事儿,直接把德国几家大车企的生产线给掐住了,宝马在狼堡的工厂甚至直接挂上了“停工”的牌子。

两记重拳下来,昔日的“黄金搭档”瞬间在他们眼里就成了“心机深沉的对手”。

于是乎,那套经典的“受害者”剧本就该登场了。

这种叙事逻辑,在西方世界简直是万金油。

在你身上捞好处的时候,满嘴都是“全球化”、“自由贸易”;一旦发现自己躺着赚钱的“舒适圈”被打破,立马就声泪俱下地控诉自己“很傻很天真”、“被辜负了”。

这演技,不去参加奥斯卡都屈才了。

其真实目的,无非是想把自家产业升级不利、经济停滞不前的锅甩出来而已。

他们选择性地忘了,过去十几年,是中国庞大的市场硬生生把德国经济从泥潭里拽了出来,让他们在全球经济危机中还能保持体面。

他们也假装看不见,咱们喊出“中国制造2025”时,德国人自己的“工业4.0”除了开了几场华丽的PPT发布会,还剩下些什么?

一个在健身房里挥汗如雨,一个在旁边喝着可乐吃炸鸡,最后发现体力差距拉开了,反而抱怨对方练得太狠。

这还有天理吗?

最让人叫绝的,还是那套炉火纯青的双重标准。

美国人拿着刀架在脖子上,逼着欧盟签不平等贸易协定时,怎么没听见德国媒体出来说一句“我们把美国想得太好了”?

反倒是《每日镜报》还能面不改色地吹捧“美国再坏也比中国好”。

这种根深蒂固的偏见,才是他们如今面对困境,只会撒泼打滚的根本原因。

说到底,一些德国精英还活在梦里,总觉得在中德这段关系里,他们必须是那个高高在上的师父,而我们,就该永远是那个交学费的徒弟。

他们可以接受一个提供市场、资源和廉价劳动力的中国,却无法容忍一个在技术、规则上与他们平起平坐,甚至某些领域开始反超的中国。

这种巨大的心理落差,才是催生这波“酸黄瓜文学”的真正土壤。

继续这么闹下去,对本就陷入衰退的德国经济而言,无异于一场缓慢的“经济自杀”。

只是不知道,当他们一边写着这些抱怨的小作文,一边又不得不眼巴巴地指望中国市场续命时,心里究竟是何滋味。

这出戏啊,与其说是批评我们,不如说是他们对自己错过时代列车的一声哀嚎。

只是这哀嚎,听起来实在不怎么体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