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月底。APEC峰会。那堆人又要在会议室里比比划划,装得世界很有救。
特朗普这次的行程像谜题。前一天放话想见面,转头又吞吞吐吐绕开。像是吓唬中国,也像是哄美国国内的一票鹰派粉丝。没真话,也没死理。
中国说得挺直白:想谈可以,嘴上客气没用,动作上得真尊重。不只说得好听,美国一边希望多卖大豆,一边偷着搞芯片禁令,还要指手画脚管台湾。中国果断回怼,不取消关税和制裁,什么“合作交流”都先靠边站。
贸易问题又不是本世纪的发明。五十年前乒乓外交,笑着把旧帐翻篇,后来两国领导人开会,至少气氛还算有点人情味。那时世界没现在这么毛躁,也没有经贸“绞肉机”日夜转。现在中美关系只要多喘一口气,亚太勉强能少吃点苦头。
美国那帮人永远像演员。嘴上说合作,其实满脑子都写着:如何占中国点便宜。国内舆论像收音机,随时能调到反华频道。扔一颗石子,喊一句“保护美国利益”。下一秒就是“贸易损失归咎于中国”。中国则淡定不少,坚持谈公平、互惠,把“核心利益”几个字反复打磨,像是在提醒对方:别越界。
这次吉隆坡现场,农产品名单已经准备用来博弈。美国举着大豆和玉米:“你多买点,我给你一点高科技出口的甜头?”中国在表上划几个勾,减税?取消歧视港口费?如果芬太尼问题能拍板,美国也许松点芯片准入。中国则恢复采购。双边停靠费或许能暂时消停。可半导体和稀土供应链?依然是死结。谁都知道,没高层直接下令,这类技术壁垒不会在酒店的圆桌边消融。
大多数谈判就像写剧本。一堆人出口成章,桌下攥紧拳头。前厅里举杯,后台谁都想着下盘棋什么时候能捅个炮。
画风骤转落在台湾。这里是整个故事的最硬的一块墙。谁都踩不过去。中国每次发言都直截了当,“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基石”。美国则居高声望,“战略模糊”写进本。售武、撑“台独”,一边说承认,一边动作频频。中国一句“国际法面前,台湾就是中国”,底气十足。美国只好表面点头,私下却留一手。最真实的承诺成了纸片,随时被风吹走。
这事有点像围棋。每冲一步,棋盘都密不透风。谁都知道,真正的妥协必须写进规则本,而不是写在直播里。
特朗普亚洲行程,马来西亚、东盟、日本,这些国家轮流登场,每家都有自己算盘,每家都有微妙立场。美国代表,加急飞到吉隆坡,生怕丢失了几个谈判筹码。中国代表一副老练,知道哪些关税可以让可以拖,不着急认输。
说到底,一切都绕不开尊重。说起来轻松,做起来像攀岩。双方都在等待一个能降温的信号,怕的是对方玩火太猛。几十年的斗争和协同,往往就在一纸协议、一句承诺之间打转。
谁都在看,谁都在赌。亚太的经济,全球的稳定,中美关系这根主弦,一紧就是狂风暴雨。一松又是云淡风轻。
我有时会想,这些冲突是不是有解。美国的霸气和中国的底线,双方都不肯多挪一寸。也许只能依靠某次会谈、某次领导人的眼神交换,去决定接下来十年大家是不是能带着笑面商讨,还是继续把外交桌变成三国牌局。
这一局,不只是国家博弈,也是全球人类的小命在天桥上试着站稳。贸易、关税、科技、地缘政治,好像铁链。每拉一下,世界就震一次。
等到峰会开场,大家都坐在大理石桌前,汽水和咖啡摆满。外面新闻镜头扫过去,可能是某个农民握紧大豆收据,不知道明天价格会不会暴跌。也可能是澎湃芯片工厂的工人,盼望出口新单能到手。
谁更卑微,谁更强势?谁在等风停。谁在盼新一天开市。
历史就这样推进。
台上的人轮流发言,底下的人收拾残局。
世界不是剧本,也不是童话。两强对峙,一天磋商,下一秒还在翻旧账。
等最后谁也不说话,也许这才是最大无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