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6年的1月9日,一款让人既期待又不安的游戏《瘟疫3(Pathologic 3)》将在Steam平台亮相,这是一部心理恐怖的杰作,一部充满生死抉择的实验室故事书。全球玩家已经翘首以盼,而一条不太起眼的信息却让中国玩家凉了心——它不支持中文。这是什么操作?为什么在中文玩家消费力稳步上升的今天,这样一款极具潜力的作品偏偏“冷落”了中国市场?显然,这是一个问题,但背后可能隐藏更深的商业逻辑。到底是疏忽,还是另有隐情?今天,我们就来深挖这背后的故事,看看到底蹊跷在哪儿。
这款游戏讲述一个医生在12天内,试图拯救陷入瘟疫的小镇,结果却发现人性的复杂性比病毒还让人头大。这样黑暗的游戏故事背景,与绝望中的每一个选择,注定会让玩家肾上腺素飙升。消息一出,国内玩家却坐不住了:为什么连试玩版上的语言列表里也看不到中文?更让人抓狂的是,配音有德语、意大利语甚至葡萄牙语,却唯独漏了全球玩家数量最多的中文。难以想象,这样一部剧情为主的游戏,如果剥夺了语言的沉浸感,究竟让中国玩家怎么“玩”下去。是一种无心的遗漏?还是如同《瘟疫3》故事一样,这背后有什么未解之谜?这款备受瞩目的“孤独之旅”,突然多了一层真实世界的残酷写照。
先来看看背后的制作团队Ice-Pick Lodge,这是一家总部位于俄罗斯的游戏工作室,以其独特的创意和另类游戏风格著称。《瘟疫》系列给玩家的感觉,就像是一杯没有加糖的黑咖啡,苦味浓烈,却能让你长时间回味。这次的《瘟疫3》沿袭了前作的阴郁氛围,更强调心理侦探的复杂性,对玩家的分析力和情感共鸣提出了更高挑战。
为什么不支持中文?有些人猜测,这可能与语言本地化的巨大工作量有关——这款游戏以复杂的叙事和文本量庞大著称,本地化成本可想而知。还有一种可能是,中文市场并非他们的传统强项。根据过去数据,《瘟疫2》在中国市场的销量表现平平,这或许让开发者产生了一种错觉:或许我们并不需要投入精力做中文本地化。
但中国玩家的反馈却非常热烈。在社交媒体上,许多人表达了对《瘟疫3》的兴趣,也同时对不支持中文的决定表示不满。“我们能接受等一段时间,但不给中文?怎么回事?”有玩家评论道。从这角度来说,Ice-Pick Lodge可能低估了中国玩家对叙事游戏的兴趣,也可能没有完全准确评估中国市场的潜力。
或许,表面上这只是一次小小的“语言遗漏”,但问题远比它看上去更加复杂。近年来,全球游戏市场中,中国玩家的重要性无论如何都无法忽视。从2016年至今,中国已稳坐全球第一大游戏市场的位置,无论是收入规模还是玩家数量,都没有一个厂商能够漠视。而《瘟疫3》不支持中文,不仅可能直接影响其销量,还可能让开发者错过与中国玩家建立感情联系的机会。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Ice-Pick Lodge也并非全无道理。纵观历史,《瘟疫》系列游戏在中国的表现确实不算理想。一些玩家反映,这类氛围沉重,操作复杂的游戏,在国内玩家中属于“极小众”爱好者的选择。俄罗斯独立游戏工作室资源有限,面对语言的本地化问题,优先满足欧美主流市场显然更加“现实”。可能站在制作团队的立场,他们并不是孤立中国市场,而是出于现实状况不得已为之。
事情真的是因为资源不足无法支持中文吗?也许答案还隐藏在一个更大的国际背景之中。近年来,全球游戏产业受地缘政治、文化差异和市场限制的影响巨大。以《瘟疫3》的母国俄罗斯为例,当前复杂的国际局势正让许多俄罗斯游戏公司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不只是来自资金和技术上的阻碍,还有全球市场对俄罗斯文化的接受度的隐忧。
更令人意外的是,回顾《瘟疫2》的上线之旅,中文本地化工作是由国内一家外包团队完成的。显然,Ice-Pick Lodge并非从未追求过中文市场。那么这次《瘟疫3》为何对中文市场表现得如此“冷漠”?一种猜测是,当前的市场策略正在转向风险更低、回报更高的欧洲和北美市场。中文市场因为盗版问题以及价格敏感性,一直是外资游戏厂的“难啃骨头”。换句话说,放弃中国市场,可能是一种短期利益权衡的结果。
对于中国玩家来说,这件事的后续影响可能比我们想象的更大。这并非孤例。近年来,不少欧美和俄系游戏在进入中国市场时都选择了或明或暗地忽视中国玩家的用户体验,比如延迟推出中文版本,或者在宣传时干脆就避开中国市场。这似乎表明,中文玩家想要“被认真对待”,依然是一段漫长的讨价还价的过程。
但问题是,这样的做法真的明智吗?在全球化的今天,得罪中国玩家不仅仅意味着少卖几万份拷贝,更可能危及整个品牌形象。中文市场的社交媒体爆发力谁没见识过?当前大趋势是,支持多语言,特别是支持中文,已经成为一种游戏开发的“标准配置”。不支持中文,对任何开发者来说,都是一场冒险。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即便如此,中国玩家中依然有人选择买账。一位骨灰级粉丝在讨论串中打趣道:“买了《瘟疫》的,玩起来像是进了ICU;不买的,看别人玩又像去了太平间。干脆,用翻译App玩吧!”
《瘟疫3》不支持中文只是行业大趋势下的一个缩影。对开发者来说,他们或许有自己的苦衷,但从玩家的视角情感上的失落不会因为理解理由而减少。“中文玩家不重要?”当然不是,他们和其他市场一样期待被尊重、被倾听。而《瘟疫3》选择了语言上的“冷处理”,似乎也在暗中考验,未来最重要的游戏文化能否真正跨越语言的鸿沟。
游戏圈大佬们都说,中文市场是不可忽视的“香饽饽”。但《瘟疫3》却用实际行动“甩锅”了。问题是,连葡萄牙语都有了,为什么中文就不能加进来?你的钱包能接受这个说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