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是光看俄罗斯递上来的经济报表,八成会以为自己看错了。这仗都打了这么久,经济非但没崩,数据上反而红光满面,跟打了鸡血似的。可你要是掀开这层好看的皮,会发现里子已经全换了:那个曾经靠卖油卖气过日子的“世界加油站”,正在憋着一股劲,把自己改造成一个彻头彻尾的“超级兵工厂”。
经济这台车,发动机已经悄悄从西伯利亚的油井,换成了乌拉尔山脉的炮弹生产线。但这可不是什么产业升级的康庄大道,更像是在一条死胡同里踩满了油门。往前看,是五个缠在一起,谁也解不开的死疙瘩。
当炮弹声盖过数钱声
这几年,莫斯科的大佬们几乎是把家底都掏出来,一股脑地砸进了军事工业。钱、人,像潮水一样涌向那些造坦克、造导弹的工厂。效果嘛,确实立竿见影,武器弹药的产量跟坐了火箭似的往上蹿。可另一边,超市货架上普通人过日子需要的东西,却在不知不觉中变少、变贵。
这画面,是不是有点似曾相识?很多人会想起新千年那会儿,国际油价高得离谱,俄罗斯靠卖能源赚得盆满钵满的黄金十年。那时候,大把的美元从国外流进来,通过国家财政变成老百姓手里的卢布,大家买车、买房、出国度假,整个社会都透着一股“不差钱”的劲儿。
但这一回,剧本完全反过来了。军工厂的订单确实让一些人腰包鼓了,可这些钱的源头,不再是国际市场上的买家心甘情愿掏的。而是俄罗斯自己拿不断缩水的能源收入,去硬填战争这个无底洞。这些钱,最终的归宿,要么是在战场上炸成一团火球,要么是变成阵亡士兵家里那笔沉甸甸的抚恤金。
以前的石油经济,是拿外人的钱养活自己人,是财富的创造和积累。现在的炮弹经济,是拿自己人的钱去外面消耗掉,是财富的透支和毁灭。里外里,根本不是一回事。
谁在为战争买单
老本行能源出口,现在有点悬了。虽然俄罗斯还在想方设法维持着贸易顺差,但石油天然气都得打个大大的折扣才能卖出去,买家也基本换成了亚洲和非洲的一些老朋友。再加上运费暴涨和各种出口限制,能源收入早就没有了当年的风光。
有预测说,明年上半年的国库收入可能要掉差不多17%。油价每降10美元,整个国家的财政收入就得跟着缩水将近一个百分点。这对于一个靠卖资源吃饭的国家来说,可不是闹着玩的。
那窟窿怎么补?答案也简单得让人心寒:从自己人身上想办法。政府已经动手提高了个人和企业的税负,甚至还在琢磨着加各种五花八门的间接税。这等于是一只手伸进了老百姓本就因通胀而瘪下去的钱包,另一只手又给那些半死不活的私营企业脖子上套了一根更紧的绳索。
与此同时,为了压住军费开支拱起来的通货膨胀,央行只能咬着牙把利率维持在高位。这又把私人投资的路给堵死了。一边是政府像疯了一样花钱造炮弹,一边是民间没钱也不敢花钱,企业没钱也不敢投资。整个经济的血液循环,已经彻底被扭曲了。
解不开的连环套
这种完全靠政府订单喂养的军事化经济,表面的繁荣底下是极度的脆弱。想让这台轰鸣的战争机器稍微降降速,让大家回归正常日子,至少得解开五个连环套。可你看来看去,哪个都像是死结。
第一个结,是外部安全感。只有当克里姆林宫觉得外面的威胁都解除了,自己足够安全了,才有可能把枪放下。可放眼今天这个世界,尤其是特朗普总统治下的美国愈发难以预测,这种绝对的安全感上哪儿找去?这几乎是个无解的题。
第二个结,是几百万退伍军人的饭碗。从去年初开始,就有六七十万人进了军工行业,整个体系养活着将近380万人。一旦战争结束,这些习惯了军队纪律、只懂得和武器打交道的人回到社会,民用经济那小身板,接得住吗?失业率恐怕会瞬间爆表。
第三个结,是技术的“铁幕”。西方的制裁,就像一把大锁,死死地锁住了俄罗斯技术升级的喉咙。没有关键的技术和零件,很多产业只能在低水平的“国产替代”上原地踏步。结果就是产品质量越来越差,设计越来越简化,在国际上毫无竞争力可言。
第四个结,是军工体系自身的惯性。现在的国防采购,效率低、成本高,还特别不利于创新。但它又是整个经济的绝对核心,牵一发而动全身。想动它的奶酪,比登天还难。
最后一个结,是“军转民”的老大难。让那些造坦克的工厂去生产洗衣机,这想法听起来不错。但这需要完全不同的技术、市场嗅觉和灵活的管理。在一个被行政命令和保护主义层层包裹的环境里,这更像是个美好的幻想。
这五个疙瘩,一环扣一环。随便哪个处理不好,只要敢轻易削减军费,马上就可能引爆一场经济雪崩。
结语
战争总有打完的那一天,但战争经济停得下来吗?恐怕很难。即便硝烟散去,俄罗斯大概率也不会大幅削减军费。更有可能的,是开启一轮规模更大的军队重建和武器换代计划,弥补这场战争的巨大消耗。
这意味着,经济的军事化轨道短期内不会有任何改变。而当未来某个时刻,这种结构性扭曲再也无法维持下去,不得不进行调整时,巨大的阵痛将无法避免。GDP跳水,社会动荡,一场全新的经济危机或许已在不远处酝酿。
这将会是普京执政二十五年来,所要面对的第五次重大经济危机。和前四次不一样,这一次的危机,根子不在华尔街,也不在国际油价,而是由他亲手打造的这套经济模式所内生的。一个从“加油站”转向“兵工厂”的经济体,最终可能会悲哀地发现,自己被困在了亲手铸造的囚笼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