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四开始,几个熟面孔急刹车,苏宁环球、建元信托、景兴纸业又回到跌停队伍,市场的热情被冰镇,短线投机者开始计算出场时间;有位私募经理当晚微信回复我:“别看他头上风光,还得看第二天的量能”,言简意赅,却像一道预言。
现场有股民跟我对话:“你觉得这批票还有救吗?”我反问他:“救,谁救?”他笑了,笑里藏着不甘,眼神像盘面上的红绿交错,判断从来不是一句空话就能盖住的。换个角度看,这些低位股大多数是传统行业——钢铁、地产、纸业——它们因多次送转增股而把手上的票价做小了,股本做大了,市值表面看着小,但账面和实际经营并不完全匹配,这就是为何价格低却并非等同于“便宜”。
我在现场问过一位老股民,他掐着烟头说了句耐人寻味的话:“低价股就像潮汐,涨起来像个海啸,回撤也快,没过浪头的人别轻易跳海。”这话粗糙但真实,透露出市场里的一个操作逻辑:短线靠题材和人气,中长线靠业绩和体量,错把前者当后者会很疼。
还有些细节值得注意,本周部分票的涨停并非全部靠量,而是小散合力制造的“虚火”,比如某票在涨停连板的四五日里,成交量并没有成比例放大,说明很多涨幅来源于筹码的挪动而非新资金入场,这种结构一旦遇到对手盘,脆弱性就会暴露;再比如有票在某个交易日的尾盘被大笔卖单砸盘,挂单地址显示是几只游资账户在同步撤退,留给散户的是接盘和一地鸡毛。
市场的对立在于:一边是愿意赌情绪的短线玩家,他们爱热闹、追题材、拥抱波动;另一边是研读业绩的长期者,他们看的是现金流和负债表,这两类人很少在同一频道交流,冲突却往往在价格上集中爆发,短线玩家先走,长期者被拖累。
我不得不提醒读者,短线的热闹里藏着结构性风险,若以为低价就等同于低风险,那是把会计报表当成了彩票;换回到市场的现实,低位票的回撤提醒每个人谨慎行事,尤其是在估值被摊薄、资金链敏感的情况下,情绪一旦被动摇,连带的就是价格。
不想说大道理,讲个悬念:若下周有两只连续三日放量下跌,那盘面上的“低位阵营”就会迎来二次洗牌,谁能留下,谁会被淘汰,取决于他们手里是否有能站得住脚的业绩与耐心,还是只剩下一堆故事与泡沫;这个决定看起来是数字游戏,但情绪从不按表演稿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