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环境网)
转自:中国环境网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生态环境局因地制宜将快速精准助企服务和解决群众合理诉求作为帮企为民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连日来,生态环境执法人员通过及时赴企上门细致会诊,帮助某食品企业找出了频频报警的病根,成功解除了一度压在企业心头的“烦心事”;针对夜间噪声扰民难题,彻夜攻关,最终实现了生态环境保护、企业生产与居民安宁共赢。
企业的“心事”环保人来解决
最近,位于通州区兴仁镇的南通双和食品有限公司环保负责人蒋女士总是愁眉不展,生产期间频繁接收到用电监控预警短信,却因始终查不出原因,心里一直觉得很纠结。得知企业困境后,南通市通州生态环境局帮扶人员迅速行动,第一时间赶赴企业现场,对治污设施的每个环节逐一进行排查。
借助通州区智慧环保监管平台的“火眼”监测,帮扶人员首先在系统运行中敏锐捕捉到异常。食品企业锅炉正常生产时,配套的布袋除尘器引风机却显示低负荷运行,疑似治污设施未正常开启。预警机制立即启动,通过短信实时推送至企业负责人。期间,企业也尝试过自查,但始终找不到问题症结,于是预警短信成了蒋女士的一桩“心事”。
南通市通州生态环境局专业指导帮扶组通过比对智慧监管平台数据与企业生产情况,很快发现了关键问题。企业锅炉运行功率始终为恒值1.76kw,这与常规锅炉运行功率波动规律明显不符。通过进一步细致检查,最终确认症结在于锅炉引风机的用电监控模块损坏,导致其只能发送恒值,而这一恒值与间歇运转的布袋除尘器不匹配,故而频频触发系统预警。
找到问题根源后,帮扶组指导企业更换了损坏的监控模块,并对用电监控系统进行全面检查调试,确保数据采集准确无误。“太感谢你们了!既专业又高效,还不耽误企业生产。现在预警停了,我们心里也踏实了。”蒋女士紧握着帮扶组人员的手,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这是南通市通州生态环境局践行“监管+服务”融合理念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南通市通州生态环境局持续升级智慧环保监管体系,一方面,织密在线监控、用电监控覆盖网络,让污染源超标、设施不正常运行等问题无处遁形;另一方面,优化预警规则设计,确保阈值、逻辑关系准确,为智慧监管夯实基础。这种“线上实时提醒预警、线下精准帮扶解困”的联动模式,不仅以科技化监管牢牢守住生态环境底线,更用“雪中送炭”的服务为企业卸包袱,让企业得以心无旁骛抓生产谋发展。
环保人解决夜间扰民难题
夜间噪声扰民在环境信访投诉中一度占居高位。南通市通州生态环境局坚持把解决群众合理诉求作为检验环境信访成效的“晴雨表”,针对市民反映的企业夜间噪声扰民问题,通过彻夜攻关,最终以“安静”成功化解。
“噪声检测报告没有超标,但深夜里间断式的刺耳声音确实存在,肯定还有我们没发现的问题。”近日,南通市通州区某压铸企业夜间噪声扰民问题一直困扰着执法人员。作为辖区内的重点企业,夜间生产产生的噪声问题曾是周边居民反复投诉的“老大难”。企业采取建设隔音墙等降噪措施,经检测厂界夜间噪声值已符合标准,但附近居民的窗却未能真正“静下来”,特别是夜间不时传来的阵发性尖锐噪声,依然严重干扰居民休息,投诉之声未绝。
达标排放是法律法规设定的底线,却不是群众满意度的终点。南通市通州生态环境局执法人员多次深入企业周边小区居民家中实地感受,同时在企业厂区内进行多轮“地毯式”摸排,通过录音录像将居民反馈噪声最强烈时段的环境声音与企业内部不同设备的运行声响进行反复比对分析。经过抽丝剥茧般的细致排查,执法人员发现企业的脉冲除尘设备,每两小时进行压缩空气吹扫清灰,其瞬间产生的强烈气流噪声在夜深人静时显得尤为刺耳,这个强烈气流声正是困扰周边居民休息的“元凶”。
“简单地要求企业关停环保设备显然不行,既要保障生产环保达标,又要彻底消除噪声扰民。”南通市通州生态环境局与企业环保负责人、技术专家共同会商,最终找到了一个巧妙且成本可控的解决方案:为脉冲除尘器加装一套日开夜关的自动定时开关控制系统。脉冲除尘设备在白天正常生产时段保持高效运行,确保粉尘排放持续稳定达标;而在夜间居民休息时段包括晚10时至次日早6时,系统则自动暂停脉冲清灰作业。由于夜间企业生产强度降低,粉尘产生量减少,暂停数小时的脉冲清灰并不会导致除尘器效率下降,平衡了环境保护、企业生产与居民安宁的三方需求。
自此,困扰周边居民已久的夜间突发性尖锐噪声彻底消失。面对晚间变得安静,周边居民的脸上终于露出久违的笑容。居民葛阿姨说:“现在晚上终于能睡个安稳觉了,生态环境局执法人员功不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