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你拿到第四名,现在你是最大的输家了。”
这话听着挺混蛋的,但现在感觉越来越像真的了。T1被HLE三比零带走的那天,空气里都是一股子难以置信的味道。不是说T1不能输,而是不能这么输。三局比赛,尤其是Viper那个发育到不像话的泽丽,简直是在告诉所有人,时代可能真的变了。你看那场比赛的数据复盘,T1在前十五分钟的经济曲线就没领先过,与其说是鏖战三局,不如说是被有条不紊地执行了三次死刑。
就在大家还在消化这场溃败,琢磨着T1要怎么从败者组爬回来的时候,一个更怪的消息不知道从哪儿冒了出来。说是官方打算在世界赛期间搞个“涅槃赛”,专门给那些没进世界赛,但排名在五到七的队伍玩。
这一下,整个事情的味道就全变了。
本来,大家都在为第四个世界赛名额争得头破血流,现在看来,这个第四名反倒成了最烫手的山芋。你想想看,辛辛苦苦打了一年,最后拿到了去世界赛的资格,结果大概率是在入围赛或者小组赛被一轮送走,身心俱疲地回到家。打开直播一看,好家伙,那些被你淘汰的第五名、第六名,正在另一个舞台上打得风生水起,享受着山呼海啸的欢呼。这算什么?
尤其这事儿要是放在LPL,那画面感就更强了。要是哪年IG真的差一口气没进去,转身去了这个“涅槃赛”,那收视率和讨论度,搞不好比世界赛正赛的某些比赛日还要高。根据去年一些非官方的统计,类似IG这种队伍的单场常规赛观赛人数,峰值可以轻松突破千万。这种流量,没人会跟它过不去。这已经不是单纯的竞技了,这是一笔明明白白的生意。
所以说,这个所谓的“涅槃赛”,听起来像是给失意者的一个安慰奖,但越琢磨越觉得,它更像是一个精心设计好的商业产品。它精准地抓住了那些庞大粉丝群体的失落感,把这种失落转化成了实打实的流量和收益。这背后,恐怕是数据分析师和市场部门开了好几次会才敲定的方案。
T1现在就卡在这个尴尬的位置上。他们还在为了最后一张门票拼命,但就算拿到了,等待他们的又是什么?是去世界赛当一个可能并不体面的四号种子,还是错过了这个同样能证明自己的“复活赛”?这种局面,可能比直接输掉比赛回家还要折磨人。
所谓的救赎,原来也可以被这样明码标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