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10日,香港中大学授予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钱永健荣誉理学博士。当时,钱永健接受媒体采访,谈到了自己在美国的求学经历以及对中国的看法。
钱永健说“我是在美国出生、长大的,不太会讲中,我是美国的科学家。”他直接表明自己是美国国籍,并不是中国科学家。这个说法让一些国人感到惊讶和疑惑,毕竟钱永健的父母都是中国人,他的家族和身份也与中国有很大联系。
钱永健的家庭背景也非常显赫。他的父亲钱学榘是中国著名的空气动力学家,是钱学森的堂弟。小时候,钱永健跟着父亲一起生活和学习。钱学榘在1939年获得麻省理工的空气动力学博士学位,之后回到中国,在航空工业里工作,还在贵州做过飞机发动机厂的总工程师。虽然当时钱学榘为国民党服务,但在美国纽约期间,他依然专注于科研,还曾在波音公司当过工程师。
钱永健的舅舅曾是麻省理工的教授,家庭环境让钱永健从小就接触科学。家中的地下室成了他的实验室,钱永健喜欢动手做实验,总是在探索新的科学现象。小时候,他就表现出了浓厚的科学兴趣,在不断实验中积累了许多经验。
钱永健的成长经历也对性格有影响。小时候他因为哮喘等健康问题,外出活动较少,但他仍然坚持在地下实验室做化学实验,仔细记录实验结果,还经常向家人请教。这种坚持,让他很早就有了自己的研究方向。
在学业上,钱永健经历过不少挑战和成长。1968年,他凭着对金属硫氰酸盐配合物的研究,获得了美国西屋科学奖,后来进入哈佛大学读本科。由于哈佛的教学内容和他的想法不太一致,他反而对神经科学产生兴趣。之后,他到英国继续学习,在剑桥大学获得物理和化学学士学位,还拿到奖学金到牛津大学深造。在剑桥学习时,他选择了阿德里安教授作为导师,这位导师很擅长研究肌肉电生理,也鼓励他研究大脑神经网络。
钱永健在剑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工作。后来,他遇到了一位白人女孩温蒂,两人很快相爱。结婚后,他们没有亲生孩子,只领养了一个继子。钱永健还一直留在剑桥做博士后研究,直到1980年才正式获得剑桥大学博士学位。在博士后期间,他让绿色荧光蛋白的亮度更高,并开发了更多应用方法,最终让这项技术被广泛应用到科研中。
钱永健在加州大学的实验室工作了很多年,一直专心研究,从未放弃自己的科学事业。他在实验室取得了很多成果,也推动了科学发展,帮助不同国家在技术上取得很多突破。
随着全球科学领域不断进步,钱永健的成就得到了广泛认可。他不但获得了诺贝尔奖,还成为国际著名科学家之一。他的经历显示出科学工需要有开放的视野和热忱。
2004年,钱永健因为绿色荧光蛋白技术获得了沃尔夫奖,这个奖每年只颁给全球最杰出的科学家。2008年,钱永健又因自己的研究,与日本学者下村修、美国科学家马丁·查尔菲一起获得诺贝尔奖,共同享受了科学界的最高荣誉。
钱永健之所以能取得成功,靠的不只是天赋和努力,还因为他始终保持着包容和开放的心态。他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在哪,只要有一颗心怀祖国的心,就能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
钱永健获得诺贝尔奖后,华人社区很关注他的成就。他不仅是钱学森家族的一员,也是中国科学界的骄傲之一。钱永刚也继承了父亲的事业,把钱学森精神发扬光大,为国家进步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