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广东东莞发生了一件让很多人听了都觉得既好笑又有点儿闹心的事。
一对夫妻,本来高高兴兴地准备把户口迁到东莞,开启新生活,结果在办手续的时候,却被告知,他们在政府的计生系统里,凭空多出来一个“女儿”。
这事儿听着就像是电视剧里的情节,夫妻俩自己都蒙了,他们是原配夫妻,从来没生过孩子,这“女儿”是从哪儿来的?
这件事在网上传开后,大家伙儿的议论就没停过,有人觉得不可思议,有人担心自己的信息是不是也可能出错。
那么,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这背后反映了什么问题?
咱们今天就用大白话,把这件奇闻的来龙去脉给大家好好捋一捋。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7月初,这对夫妻办好了户口迁移,拿到了崭新的户口簿。
按照规定,他们需要到所在社区的计生窗口去登记建档。
这本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流程,可问题就出在了这里。
当社区工作人员把他们的信息输入电脑后,电脑屏幕上弹出的内容让所有人都吃了一惊。
工作人员看着系统里的资料,又看了看眼前的夫妻,带着一脸的困惑说,计生系统显示,他们名下有一个女儿。
夫妻俩一听这话,当场就愣住了,感觉像是晴天霹雳。
他们反复确认,自己绝对没有生过孩子,户口簿上也明明白白地只写着他们夫妻两个人的名字。
这就奇怪了,户口簿是公安系统出的,是最权威的身份证明,上面没孩子。
可计生系统是卫生健康部门管的,上面却有孩子。
两个政府系统的信息竟然对不上。
更离奇的是,计生系统里还写得有鼻子有眼,说这个“女儿”的信息是在2016年,由一个叫“玉堂围社区”的地方登记的。
这就让夫妻俩更加一头雾水了,他们想不通,八年前,怎么会有人把一个不存在的孩子登记在他们名下呢?
带着这个天大的疑问,他们找到了玉堂围社区。
社区工作人员经过核实,确认了计生系统里确实有这么一条记录。
但是,接下来的解释,就让事情变得复杂起来了。
工作人员表示,虽然现在系统里显示这条信息是玉堂围社区登记的,但他们也解决不了,因为他们没有权限直接删除。
这又是为什么呢?
原来,这里面牵扯到一个“历史遗留问题”。
工作人员解释说,2016年的时候,根本还没有现在的“玉堂围社区”。
当时,他们所在的这个地方叫玉堂围村,是归属另一个更大的社区——田美社区来管理的。
也就是说,当年录入这条错误信息的经办单位,实际上是田美社区。
而现在的玉堂围社区,是到了2024年,因为行政区划调整才新成立的。
打个比方,这就好比你八年前在一家银行的A支行办了业务,现在你发现当年的记录有错,你去找新成立的B支行,B支行的工作人员虽然能查到你这条老记录,但他们没有权力去修改,因为当年的经办人和经办机构都不是他们。
他们能做的,就是把这个情况向上级汇报,由上级部门来调查处理。
所以,玉堂围社区的工作人员说“无权直接删除”,并不是在推卸责任,而是严格按照工作程序办事。
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我们政府部门对信息管理的严肃性。
如果任何一个基层工作人员都能随意修改核心数据库里的信息,那后果不堪设想,可能会导致更大的混乱。
因此,这种看似有点“死板”的流程,其实是为了保障所有公民信息安全的一道防火墙。
事情到这一步,就不是一个社区能解决的问题了,需要更高级别的部门介入。
于是,夫妻俩也向黄江派出所咨询,但派出所的工作人员表示,如果户籍信息本身没有问题,也就是户口簿上的信息是准确的,那么这件事就不属于公安部门的管辖范围,建议他们去咨询卫健局或者计生办。
这个解释是完全正确的。
我们国家的政府部门分工明确,公安管户籍,卫健管计生,各司其职。
户口簿是准确的,说明公安系统的数据没问题;而出错的是计生系统,那自然就得找卫健局来解决了。
幸运的是,解决问题的渠道是畅通的。
这对夫妻通过“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进行了投诉。
这个热线现在已经成了老百姓反映问题、解决诉求的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
他们的投诉很快就得到了响应,事情被上报到了黄江镇政府,镇政府又迅速将此事转交给了主管部门——黄江镇卫生健康局。
黄江镇卫健局的工作人员在接到这个工单后,也向媒体确认,他们已经收到了当事人的反映,并且立刻开始了核查工作。
现在,这个“凭空多出的女儿”的问题,已经进入了正式的调查纠错程序。
卫健局需要做的,就是顺着时间线往回追溯,调取2016年原田美社区的原始登记档案,查找出错的源头。
根据经验推测,这种情况最大的可能就是当年在进行信息录入时,出现了人为失误。
比如,工作人员在手动输入时,不小心输错了一位身份证号码,或者把同名同姓、信息相近的另一个人的孩子,错误地登记到了这对夫妻的名下。
在那个年代,很多信息录入还依赖人工操作,出现这类“张冠李戴”的差错,虽然概率不高,但确实是可能发生的。
整件事情看下来,虽然给当事人夫妻带来了不小的困扰和麻烦,但也让我们看到了我们社会治理体系在不断完善的一面。
首先,它暴露了早期数据信息化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一些漏洞和差错,提醒相关部门需要对历史数据进行梳理和核对。
其次,它也展现了一个清晰的纠错流程:基层社区发现问题但无权处理时,会选择上报;当事人可以通过12345热线等正规渠道进行申诉;上级政府部门接到申诉后,能够进行有效分流,最终由专业的职能部门来负责调查和解决。
这个过程虽然需要一点时间,但它是有序、有章可循的,保证了问题的解决既合法合规,又能追根溯源。
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遇到这种莫名其妙的麻烦事,心里肯定会很着急,但只要我们找对部门、走对程序,问题最终还是能够得到解决的。
这也给了我们一个启示,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关注自己的个人信息,如果发现异常,要及时通过正当渠道去核实和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