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都什么事啊,周欣怡那个外脚背直塞,哎呦,我手机都快被刷爆了。不是说她不好,是她太好了,好到让人觉得,我们有些东西是不是没跟上趟?
刚刷完热搜,脑子嗡嗡的。
U17女足亚洲杯,咱们是第三名,这结果,说好听点是进步,说不好听点,离真正的强队还有距离。
但是周欣怡这个孩子,她真是,太耀眼了,那脚传球简直是艺术品。
当时我就在想,这球,多少年没在咱们自己球员脚下看到了?
那种灵气,那种想象力,就不是按部就班能踢出来的。
你以为是偶尔灵光一现吗?
不是,之前比赛,她就有过类似的表现,你看去年U16联赛,她就表现很突出,当时有媒体还专门提过她的名字。
结果呢,关注度还是不够,非要等到亚洲杯上,她用一脚世界级的传球才炸开锅。
这说明什么?
说明咱们平时对这些苗子,可能真的关注得还不够。
很多时候,我们总在抱怨青训不行,抱怨没有好苗子。
但你看看周欣怡这样的,她不是凭空冒出来的吧?
人家也是一步一个脚印,从基层踢上来的。
根据中国足球协会的数据,咱们青训注册人数近年虽然有所增长,但和一些足球发达国家比,基数还是太小。
而且质量,你知道,这东西不是光靠数字堆出来的。
我们是不是只盯着那些“大”新闻了?
只关注成年队,只关注世界杯预选赛。
U字头的比赛,有多少人是真情实感在追的?
平时报道,那些小球员的名字,能被提及的有多少?
这种环境,太容易埋没天才了。
你看她那脚直塞,球是这样出去的,弧线,速度,落点,就差一个放大镜,你去看那球怎么转的。
这背后体现的是什么?
是个人能力,是球商,是她对场上局势的瞬间判断。
这不是教练在训练场上就能完全教出来的,这里面有天赋,更有她日积月累的苦练。
有些东西是本能,但是本能也需要打磨。
我刷到一些评论,有人说这是“中国梅西”,有人说“这要是在男足,早就上头条了”。
这话说得虽然有点偏激,但确实也反映了一些现实。
女足虽然近年来成绩不错,但是整体受关注度,还是比男足差了一大截。
同样是天才,同样是世界级表现,得到的资源和曝光度,天壤之别。
我们真的该好好反思一下,是不是有点重男轻女了。
不是说非要对比,但至少应该一视同仁吧。
我倒不是想捧谁踩谁,我就是觉得,好东西不该被埋没。
一个球员,尤其是年轻球员,她在成长阶段,最需要的是什么?
是足够的比赛机会,是高水平的训练环境,是能让她心无旁骛踢球的氛围。
是来自媒体和球迷的合理关注和鼓励。
而不是等到她踢出惊艳一球,才一窝蜂跑过来。
这几天关于她的讨论,大部分都是正面的。
大家都在惊叹她的技术,都在夸她有灵性。
但这种热度,能持续多久?
下一场比赛,如果她表现平平,或者球队输了,是不是又会回归沉寂?
这种“过山车”式的关注,对年轻球员的成长,真的好吗?
我觉得,我们应该更长远地去看待这些问题。
一个周欣怡是惊喜,但我们不能只靠惊喜。
我们需要的是一个稳定输出天才的环境,需要的是一套成熟的青训体系。
这套体系能够发现周欣怡,并且能够持续培养出更多的“周欣怡”。
而不是让她们在成长的路上,因为这样那样的问题,慢慢消磨掉天赋和热情。
我手机还在手上,朋友圈还没发出去,就想把这些话一股脑倒出来。
那些所谓的数据和排名,我觉得有时候远不如一个球员在场上的灵光一现更让人激动。
那脚传球,它不仅仅是一个进球机会,它是一种希望,一种可能性。
它告诉我们,我们的足球,不是没有希望的。
我们的孩子,也是能踢出世界级水平的。
就怕我们自己,没能给她们足够的土壤。
就怕这种热度,最终又只是一阵风。
等风过去,一切又回归原点,那才真的让人感到心凉。
周欣怡才多大?
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们能不能少一点“一炮而红”的期待,多一点“十年磨一剑”的耐心?
我们到底是在为她的“惊艳”而喝彩,还是真的看到了她背后的“潜力”?
声明:本文素材都是来源真实素材的原创,内容 90% 以上基于自己原创,少量素材借助 AI辅助。所有内容都经过自己严格审核和复核。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