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搬运工”要凉凉?最新报告揭露机器人产业“中年危机”!谁在裸泳,一目了然! 8月机器人大会上,一份行业报告如同X光,照出了移动机器人产业的“隐疾”。这份由CMR产业联盟与新战略移动机器人产业研究所联合发布的《2024-2025全球移动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如同给火热的机器人市场浇了盆冷水。
曾经高歌猛进的“智能搬运工”,如今也面临增长放缓的窘境? 要知道,这份报告可不是闭门造车。 它背后是超过300家国内外移动机器人产业链企业的调研数据,还结合了各行业头部用户的使用情况。
换句话说,这是行业大佬们集体“体检”的结果。 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移动机器人销售额预计达到55亿美元,同比增长3.77%;销量预计为22.8万台,同比增长8.57%。
增速放缓是不争的事实。 这个数据乍一看还行,但对比前几年动辄两位数的增长,简直是“龟速”前进。
从地域分布来看,亚洲依旧是AGV/AMR的最大市场,占据44.5%的份额,而中国又是亚洲市场的绝对主力。 欧洲和北美紧随其后,分别占比24.08%和23.03%。
这意味着,谁能抓住中国市场,谁就掌握了机器人产业的命脉。 技术方面,AMR(自主移动机器人)已经成为绝对主流,占据53.51%的市场份额。
传统的二维码导航占比24.56%,主要用于仓储类机器人。 磁导航和激光反射板导航则逐渐式微,占比分别为8.33%和4.25%。
应用领域方面,汽车制造和商业流通(包括供应链物流、快递电商、新零售等)是移动机器人的两大主要战场,锂电行业紧随其后。 那么,问题来了,是什么导致了移动机器人市场增速放缓?报告给出了答案:全球经济大环境不景气是主要原因。
2024年全球制造业PMI均值为49.3%,虽然比2023年略有上升,但全年仍有7个月处于收缩区间。 换句话说,工厂的日子不好过,自然就不愿意大手笔采购机器人。
分区域来看,只有亚洲全年保持扩张,欧美等其他地区均未突破荣枯线。 当然,市场基数变大也是一个原因。
毕竟,蛋糕就这么大,分的人越多,每个人分到的就越少。 但是,增速放缓并不意味着机器人产业就此没落。
反而,这可能是一个行业洗牌的信号。 技术创新是驱动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
只有不断提升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拓展应用场景,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未来的机器人,或许不仅仅是“搬运工”,它们可以成为“巡逻员”、“清洁工”、“服务员”,甚至可以进入医疗、教育等更高端的领域。
此外,服务模式的创新也非常关键。 传统的销售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客户的需求,未来的机器人厂商需要提供更加灵活、定制化的服务,例如租赁、维保、培训等。
记得前几年,共享单车火爆一时,各路资本蜂拥而至,结果呢?一地鸡毛。 机器人产业会不会重蹈覆辙?我认为不会,但盲目扩张、低价竞争肯定行不通。
真正的玩家,会在技术、服务、应用场景上不断深耕,最终穿越寒冬,迎来真正的春天。 而那些靠噱头、靠概念炒作的“裸泳者”,终将被市场淘汰。
机器人行业现在确实面临挑战,增长放缓敲响了警钟。 但这更像是一次“成人礼”,预示着行业正在从幼稚走向成熟。
只有经历过风雨,才能见到彩虹。 那么,你认为未来移动机器人会在哪些领域大放异彩?它们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