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是没有点真本事,发火什么的,看在别人眼里都是在逗乐子罢了。
葡萄牙对此可是深有体会,懂得挺透彻的。
其实,按理说,葡萄牙也算是北约的元老成员之一吧,既然算是创始成员,遇到点困难,其他成员也不应该视若无睹才对,可现实情况是,1961年印度攻打葡萄牙管控的果阿时,葡萄牙一声求助北约,没人搭理。
1975年印尼攻占东帝汶时,葡萄牙又试图寻求国际援助,可结果依旧没有任何回应。这两桩事儿合起来,把葡萄牙的窘境彻底暴露无遗,就算有条约,有联盟,还有“共同防御”的诺言,要是你自身实力太差,没人会为了你多费心。
这些年,国际上的关注点虽然一直在变,但每次有人提到“盟友”“条约”“集体安全”这几个词,葡萄牙的教训总会被拿出来再说一遍。
曾经的葡萄牙,可真是令人艳羡的大国啊。在大航海时期,葡萄牙人凭借出色的航海技艺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把影响力延伸到世界各个角落,从非洲到亚洲,再到南美和印度洋,葡萄牙的殖民地可谓遍布全球。
在最辉煌的时期,地图上的每一片沿海地区几乎都能看到葡萄牙的旗帜飘扬,可是到了二十世纪中期,这个曾经的海上巨头早就衰败得没人提了。
1961年,印度对果阿发起了攻击,这个地区是葡萄牙在印度次大陆留下的最后一块殖民地,统治了四百多年。自从印度赢得独立之后,大家对这片土地一直念念不忘。印度总理尼赫鲁也曾明确表示,果阿一定要还给印度。
这可不是临时来个突发状况,而是一场早就准备好的统一行动。到了1961年12月,印度动用了陆海空三军,直接对果阿展开了全面攻势。
那会儿,葡萄牙在果阿也就派了几千兵力,既没有坦克,也没有现代化火炮,连飞机都没配备。守军大多是从非洲殖民地招来的本地兵,装备也是几十年前的老式步枪。
印度那边动了好几万人上阵,战机在空中轰炸,海军把海岸线封锁得死死的,陆军还拖着装甲部队沿着陆路往前推进。葡萄牙守军几乎没怎么抵挡就崩溃了,指挥官一开始还坚持要死守,结果等了两天,北约一点反应都没有,最后只能宣布投降。
这会儿,葡萄牙政府已经向北约求助,把电报发到了华盛顿、伦敦,还传到了巴黎。美国那边回了句,说这是殖民地问题,不由他们插手;英国则说印度是英联邦的重要成员,不能得罪,这就尴尬了。
法国懒得搭理,一句话都没回。葡萄牙一看,自己根本不是北约的重点,果阿打完仗后,印度迅速把果阿收入囊中。联合国安理会开会商量,葡萄牙打算谴责印度,可苏联一杠,否决了决议,事儿也就不了了之。
这场战斗虽然没持续多久,但对葡萄牙造成的伤害挺大的,国内的不满情绪也越来越高。军方内部开始质疑政府的领导水平,果阿事件成为葡萄牙殖民体系崩溃的第一个警示信号。
紧接着,1975年东帝汶事件又一次让葡萄牙陷入了危机,可这次还是没人出手帮它,情况就像之前一样令人感到无助。
东帝汶是葡萄牙在东南亚的一个小殖民地,地理位置偏僻,资源也不算丰富,长时间以来,葡萄牙对那里管理得比较松懈。到1974年,葡萄牙爆发了“康乃馨革命”,军方推翻了独裁政权,新政府一时间决定放弃所有殖民地,这个决策得到了不少国内支持,但实际执行起来却弄得一团乱。
东帝汶境内有三个主要的政治派别,彼此之间不断争斗,局势变得越来越不稳定。在这种情势下,印尼决定动手,印尼总统苏哈托觉得,东帝汶要是独立了,局面可能会变得更乱,还可能成为外部势力介入的跳板,所以派军队进去,控制局势。
1975年12月7日,印尼军队突然从海、陆、空同步发起攻势,直扑东帝汶的首都帝力,这次行动事先毫无国际协调,也没有任何宣布。那会儿,葡萄牙已经不在东帝汶有驻军了,只剩下一些外交人员。面对印尼的大军,本土组建的民兵根本无力抵挡。
葡萄牙政府第一时间发表外交声明,表达了极大的关切,还呼吁国际社会出手帮忙,可这回,连声明都没能引起太大反响。联合国虽然几番讨论东帝汶的事情,但最终都没出台什么具体的决议,葡萄牙几乎变成了局外人,明明是名义上的管理国,却完全插不上手。
东帝汶的局势接下来变得一直不太平,印尼在那边施行强硬手段,导致多年的生活危机不断扩大,联合国人权机构后来也陆续发出报告,说那里有不少平民伤亡、失踪,还有饥荒啥的情况出现。葡萄牙每年都会在联合国大会上提东帝汶的事,可说没人把这事放在心上。
这两回儿的事儿有个共同点,葡萄牙哪次都不是挨着本土被打,而是失去了自己的殖民地。而北约那集体防御条款明明白白写着,只有成员国本土遭攻击,其他成员才得帮衬,也就是说,按法律来说,北约其他国家不出手也不违反条约。
不过,葡萄牙那会儿可能不这么觉得,它觉得既然大家都是个联盟,出事儿了理应互相帮衬。但实际上,联盟的援助并不是义务,而是利益交换罢了。比方说果阿事件的时候,美国正值冷战的高峰期,拉拢印度才是他们真正关注的重点。
印度可是领导不结盟运动的大人物,美国可不可能为了葡萄牙而得罪印度,英国更是不可能跟曾经的殖民地印度闹僵,至于法国,当时正忙着应付阿尔及利亚的事儿,根本没空管亚洲的事。
这些国家的决定其实也挺合理的,在那个国际局势下,没有哪个西方国家愿意在殖民问题上公开偏袒葡萄牙,特别是当印度和印尼都喊出“反殖民”的口号时,没人想被贴上支持殖民主义的标签。
葡萄牙自己也没啥资本让别人愿意帮一把,到了1960年代,葡萄牙就变成欧洲最贫的国家之一了,军费支出少得可怜,军队装备跟不上,国内经济也陷入停滞不前,社会局势频繁动荡,别说维护海外殖民地,连国内的情况都捉襟见肘。
那会儿,葡萄牙的步枪还用着一战时期的型号,海军的舰艇平均服役时间都超过三十年,空军基本上没有啥现代化的战机。在北约里,葡萄牙的作用基本上就只剩下一件事,那就是提供跨大西洋的中继站,也就是亚速尔群岛的军事基地,除了这块地理位置之外,基本上没啥存在感。
这就是现实情况,哪怕他们曾经有什么历史功劳,也有再多的条约保护,如果没有足够的实力,也缺乏战略上的重要性,别人根本不会为你站出来。这不是空想分析,而是真真实实的历史例子。
当年葡萄牙想靠北约的帮衬来维持殖民地,结果两次危机都被扔在一边,等到果阿和东帝汶都失去了,它才意识到,在这个联盟里,自己的地位远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重。
到1999年,东帝汶在联合国的协调下顺利实现了独立。虽然葡萄牙一直声称自己是合法管辖者,但说归说,实际操作起来没啥作用。等印尼撤军后,葡萄牙政府不过也就发了封贺电,这大概就是它最后能办的事情了。
从果阿到东帝汶,葡萄牙花了差不多40年时间才终于明白一个道理:自己没有那个实力,条约啥的都是虚的。国际上看的是你能干成啥事儿,而不是你嘴里说的啥。没人会为了一个毫无价值的国家冒着风险动手,就算你们曾经是并肩作战的伙伴,也一样不行。
咱们可以试着合作共赢,但千万别把全部希望都压在别人身上。就算签了不少协议、加入了许多组织,没有实力保障自己的权益,别人也是不会帮你站出来的。
国家之间的关系可不是凭感情走的,更多是看利益账目。
#晒本命时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