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白了,大国博弈的牌桌上,最底层的逻辑不是谁嗓门大,而是谁的棍子够粗,以及,谁敢把棍子真的抡下去。今天我们能坐在这里安心刷手机,讨论咖啡该喝冰美式还是燕麦拿铁,本质上,是因为几十年前,有一群狠人,用最土的办法,给我们锻造了一根全世界都不敢小看的终极“打狗棒”。
这根棒子,叫核潜艇。
而这群狠人,就凝固在一张1988年的老照片里。四个笑得有点腼腆的中年人,站在一艘编号406的黑色巨兽前。这玩意儿,就是我们第一代弹道导弹核潜tiny,“长征6号”。而这四个人,赵仁恺、彭士禄、黄纬禄、黄旭华,就是把这家“民族生存有限公司”从一个概念PPT,硬生生干到敲钟上市的四个“天使轮合伙人”。
他们的创业故事,堪称魔幻现实主义的巅峰。
你见过什么样的创业团队?没钱、没技术、没设备,连办公室都是凑合的。更要命的是,市场上所有的大佬都对你技术封锁,连曾经带过你的“老大哥”都在撤走时撂下一句“你们不行”,然后把资料烧得一干二净。
这就是1958年,黄旭华接到的“创业邀请”。一个32岁的交大学霸,国家一句话,他就从人间蒸发了。整整三十年,他妈以为他失踪了,他爹到死都不知道自己儿子在捣鼓什么国之重器。他对家人唯一的解释是:“我在出差,信箱是xxx号。”
这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连最基础的“服务器”——计算机都没有。怎么办?用算盘。你没看错,就是那个噼里啪啦响的古老玩意儿。核潜艇内部亿万个零件的数据,艇身的复杂曲线,核反应堆的参数,就是靠着黄旭华和他团队手里的算盘,一格一格“盘”出来的。这哪是造核潜艇,这简直就是当代愚公拿勺子挖山。
魔幻的是,山,还真被他们挖通了。
这还不是最狠的。产品做出来了,总得测试吧?其中最要命的一项,极限深潜。就是把潜艇开到它设计的最大深度,考验艇体能不能扛住深海那能把钢铁压成废铁的恐怖压力。当时全世界,没有任何一个总设计师敢亲自下潜,因为这玩意儿一旦出事,连捞都捞不回来,直接被水压挤成一个铁饼。
64岁的黄旭华,头发都白了,偏不信这个邪。他说:“我是总设计师,我最了解它。我要下去,给兄弟们壮胆!”
当潜艇下潜到极限深度,艇身被巨大水压挤得“咔咔”作响,像骨头要被捏碎的声音时,整个舱里死一般寂静,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只有黄总设计师,气定神闲地在记录数据,甚至还有心情开了个玩笑:“放心,没问题!”
这就是初代创始人的担当。说白了,他不是在测试潜艇,他是在用自己的命,给这个国家未来的安全,做一个最终极的担保。
如果说黄旭华是这家“公司”的总架构师,那彭士禄就是那个解决最核心“能源问题”的CTO。他的身世,比电影还传奇。革命先烈彭湃的儿子,从小父母双亡,吃百家饭长大,当过乞丐,坐过牢。这种地狱开局,换一般人早就废了。
但他没有。国家让他搞核动力,他就把自己活成了一个核反应堆。没资料?他把几本苏联人留下的破教材翻到包浆,硬是把原理给吃透了。没电脑?他带着团队在草棚里打着算盘硬算,困了就把窝窝头往嘴里一塞,趴桌上眯一会,醒了接着干。有一次连续干了三天三夜,被人发现时,嘴角还沾着窝窝头的碎屑。
这帮人,不是在工作,是在玩命。或者说,他们把命当成了工作的燃料。
产品有了,能源有了,还缺最关键的“拳头”——能从水下发射的导弹。这个活儿,交给了黄纬禄。人送外号“巨浪之父”。
他的研发环境更奇葩,在湖北的山沟里。没发射井,就自己挖山洞。没精密仪器,就用土办法。怎么模拟导弹在水下的姿态?你绝对想不到。他们在水池子底下装个大号的压缩空气喷嘴,把导弹模型噗地一下“喷”出去,然后观察记录。
我靠!!这操作骚不骚?
就是靠这种看似“菜市场大妈砍价”式的土味智慧,他们硬是把“巨浪-1”这枚潜射弹道导弹给搞出来了。1988年9月,南海某海域,一声令下,“巨浪”出水,像一条愤怒的蛟龙,精准命中目标。
那一刻,意味着中国这家“创业公司”,终于有了自己的核心专利和垄断产品。我们在那个只有少数巨头玩家的“全球董事会”里,有了一个谁也不敢轻易踢我们出局的席位。
而为了这个席位,黄纬禄一年瘦了11公斤。同事说,他这是把自己的肉,一刀一刀剜下来,补到了导弹上。
还有那位“心脏守护神”赵仁恺,负责核反应堆工程。这活儿等于是在刀尖上跳舞,任何一个小数点错误,都可能是一场灾难。可每次试验,他总是第一个冲进去。有一次反应堆出了异常,警报大作,所有人都在往外撤,只有他,逆着人流往里冲,硬是把故障排除了才出来。防护服脱下来,里面的衣服能拧出水来,全是冷汗。
这就是那张照片里的四个人。一群平均隐姓埋名三十年的“消失的合伙人”。
他们用算盘,对抗别人的计算机矩阵;他们用土法,攻克别人的尖端科技;他们用生命,去丈量深海的极限。他们错过了孩子的成长,错过了父母的临终,把自己活成了一道影子,一道潜伏在国家命运深海里的影子。
如今,照片里的四位创始人都已离去。但他们留下的,绝不仅仅是一艘功勋卓著的潜艇。
他们真正留下的,是一种精神上的“核武器”。一种“就算你什么都封锁我,我也能从零开始,把你有的东西全搞出来,甚至比你更好”的顶级自信和硬核实力。这玩意儿,比任何物理武器都更让对手胆寒。
所以,当我们今天看到新一代的核潜艇在大洋深处巡航,当我们能在国际上硬气地说话,当我们能安稳地享受和平与繁荣时,别忘了,这一切的起点,是那张老照片,是那四个把自己的名字永远刻在了深海里的人。
他们,才是这个时代最值得追的、真正的“顶流天团”。
本新闻旨在弘扬社会正气,如发现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及时反馈,我们将认真核实并处理。